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。
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
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
坐观垂钓者,空有羡鱼情。
译文
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岸边,
水天相接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。
水汽蒸腾笼罩着云梦大泽,
波涛汹涌摇动着岳阳城。
想渡湖却没有船只,
闲居在家愧对这圣明时代。
坐着看别人垂钓,
只能空怀羡慕之情。
词语解释
1. 涵虚(hán xū):包含天空,指水天相接
2. 太清(tài qīng):天空
3. 云梦泽(yún mèng zé):古代大湖名,在今湖南湖北交界处
4. 撼(hàn):摇动
5. 济(jì):渡水
6. 舟楫(zhōu jí):船只
7. 端居(duān jū):闲居
8. 圣明(shèng míng):圣明的时代
9. 羡鱼情(xiàn yú qíng):比喻想做官而不得的心情
写作背景
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。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,后四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却无人引荐的苦闷。诗中"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"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,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非凡的笔力。全诗借景抒情,含蓄地表达了求仕之意。
生涯岂料承优诏? 世事空知学醉歌。
江上月明胡雁过,淮南木落楚山多。
寄身且喜沧洲近,顾影无如白发何!
今日龙钟人共老,愧君犹遣慎风波。
译文
没想到还能接到朝廷的优待诏书,世事无常只能学着醉酒高歌。江上明月照耀,北方的大雁飞过;淮南树叶凋零,楚地的山峦显得更多。暂且高兴能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安身,看着镜中白发却又无可奈何!如今我们都已经老态龙钟,惭愧你还嘱咐我要小心世途风波。
词语解释
优诏:优待的诏书
胡雁:北方的大雁
沧洲:水边之地,指隐居处
龙钟:年老体衰的样子
写作背景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被贬南巴尉后所作。当时诗人年事已高,在赴任途中与友人薛六、柳八告别,表达了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和对友人关心的感激之情。
斜光照墟落,穷巷牛羊归。
野老念牧童,倚杖候荆扉。
雉雊麦苗秀,蚕眠桑叶稀。
田夫荷锄立,相见语依依。
即此羡闲逸,怅然吟式微。
译文
夕阳斜照着村庄,深巷里牛羊归来。
老农惦记着放牧的孩子,拄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候。
野鸡鸣叫,麦苗抽穗,
春蚕休眠,桑叶已经稀疏。
农夫扛着锄头相遇,亲切地聊着天不愿分开。
看到这样闲适的田园生活,
我不禁心生羡慕,
惆怅地吟诵起《式微》的诗句。
词语注释
1. 墟落:村庄
2. 穷巷:偏僻的小巷
3. 雉雊(zhì gòu):野鸡鸣叫
4. 蚕眠:蚕蜕皮时不食不动的状态
5. 式微:《诗经》中的篇名,这里表示"为什么不归去"的意思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王维的《渭川田家》,写于737年隐居终南山期间。诗人用简单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傍晚的田园景色,通过"老农等候牧童"、"农夫亲切交谈"等细节,表现了农村淳朴的人情。最后用《诗经》的典故,既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,也暗示了归隐的想法。全诗把陶渊明式的田园情趣和盛唐山水诗的技巧完美结合,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。
下马饮君酒,问君何所之。
君言不得意,归卧南山陲。
但去莫复闻,白云无尽时。
译文
下马为你倒一杯酒,问你要去哪里。
你说人生不如意,打算隐居在终南山边。
只管去吧不用再多说,
看那白云——
永远飘荡,永不停息。
词语注释
1. 饮(yìn)君酒:请你喝酒。"饮"是使动用法
2. 何所之:去哪里。之:往
3. 南山陲:终南山边。陲(chuí):边缘
4. 但去:只管离开。但:只
5. 白云无尽时:既描写自然景色,又暗指隐居的乐趣永远存在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王维的《送别》,大约写于开元末年(740年左右)。当时王维在长安做官,看到官场中的明争暗斗,借着送朋友隐居来表达自己想退隐的想法。诗中"白云无尽时"和陶渊明的"云无心以出岫"意思相近,表现了盛唐时期文人在做官和隐居之间的矛盾心理。全诗只有六句三十个字,却通过简单的对话和描写,创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,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。
兵卫森画戟,宴寝凝清香。
海上风雨至,逍遥池阁凉。
烦疴近消散,嘉宾复满堂。
自惭居处崇,未睹斯民康。
理会是非遣,性达形迹忘。
鲜肥属时禁,蔬果幸见尝。
俯饮一杯酒,仰聆金玉章。
神欢体自轻,意欲凌风翔。
吴中盛文史,群彦今汪洋。
方知大蕃地,岂曰财赋强。
译文
卫士们手持彩绘的戟戈整齐排列,
休息的内室散发着清幽的香气。
海上的风雨吹来,
池边的楼阁显得更加凉爽。
近来的烦闷和疾病逐渐消散,
宾客们又坐满了厅堂。
惭愧自己身居高位,
却没能看到百姓生活安康。
想通道理就能放下是非,
性情豁达就能不拘小节。
鲜美的鱼肉正值禁食时节,
幸好还有蔬菜水果可以品尝。
低头喝一杯酒,
抬头聆听珍贵的诗篇。
心情愉快身体自然轻松,
真想乘风飞翔。
吴中文风兴盛,
如今人才济济。
这才知道大州的繁荣,
哪里只是因为财力雄厚。
词语注释
1. 森画戟:彩绘的戟戈整齐排列,指仪仗威严
2. 宴寝:官员休息的内室
3. 烦疴(kē):烦闷和疾病
4. 居处崇:身居高位
5. 理会:明白道理
6. 性达:性情豁达
7. 时禁:当时正值五月斋戒禁食肉类的时期
8. 金玉章:宾客们珍贵的诗作
9. 大蕃:大州,指苏州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苏州刺史时写的,题目是《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》,作于789年。诗中描写了在官署中与文人雅士聚会的情景,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居高位却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愧疚,也展现了他豁达的性格。最后指出一个地方的繁荣不能只看财力,更要看文化发展。这首诗很好地结合了官员的责任感和文人的雅趣,是唐代描写官员生活的代表作之一。
四月南风大麦黄,枣花未落桐叶长。
青山朝别暮还见,嘶马出门思故乡。
陈侯立身何坦荡,虬须虎眉仍大颡。
腹中贮书一万卷,不肯低头在草莽。
东门酤酒饮我曹,心轻万事皆鸿毛。
醉卧不知白日暮,有时空望孤云高。
长河浪头连天黑,津口停舟渡不得。
郑国游人未及家,洛阳行子空叹息。
闻道故林相识多,罢官昨日今如何?
译文
四月南风吹得大麦金黄,
枣花未落梧桐叶已生长。
早晨告别青山傍晚又相见,
马儿嘶鸣着出门时更加思念故乡。
陈章甫为人非常坦荡,
长着卷曲的胡须、虎一样的浓眉和宽大的额头。
他腹中藏书上万卷,
不愿屈居在民间草野。
在东门买酒和我们一起畅饮,
把世间万事都看得像鸿毛一样轻。
喝醉躺下不知道天色已晚,
有时独自望着高空的孤云。
黄河的浪涛连着黑色的天空,
渡口停船无法渡过。
你这个郑国游子还没到家,
我这个洛阳客只能空自叹息。
听说故乡有很多熟人,
昨天被罢官回去,现在情况如何?
词语注释
1. 陈侯:指陈章甫,作者的朋友
2. 虬须:卷曲的胡须
3. 大颡(sǎng):宽大的额头
4. 草莽:指民间,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
5. 酤酒:买酒
6. 我曹:我们这些人
7. 郑国游人:指陈章甫,他是郑国人
8. 故林:故乡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《送陈章甫》,大约写于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左右。诗中描写了陈章甫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形象,通过对他外貌和行为的刻画,展现了一个坦荡豁达的名士形象。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罢官归乡后境况的关心,既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实,也体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。全诗融合了送别、人物描写和情感抒发,展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。
男儿事长征,少小幽燕客。
赌胜马蹄下,由来轻七尺。
杀人莫敢前,须如猬毛磔。
黄云陇底白雪飞,未得报恩不能归。
辽东小妇年十五,惯弹琵琶解歌舞。
今为羌笛出塞声,使我三军泪如雨!
译文
好男儿应当从军远征,
年少时就在幽燕地区作客。
在马蹄下与人争胜,
从来都将生死置之度外。
杀敌时无人敢靠近,
胡须像刺猬毛一样怒张。
陇山下黄云蔽日白雪纷飞,
未能报答君恩就不能回家。
辽东少妇年仅十五岁,
擅长弹琵琶能歌善舞。
现在用羌笛吹奏出塞曲,
让三军将士泪下如雨!
词语注释
1. 幽燕:今河北北部,古代多慷慨之士
2. 七尺:代指生命
3. 磔(zhé):张开
4. 陇底:陇山脚下
5. 辽东小妇:指随军乐伎
6. 羌笛:西北少数民族乐器
创作背景
此诗为李颀《古意》,作于开元年间。诗人通过"须如猬毛磔"的猛士形象与"羌笛出塞声"的悲凉曲调,展现戍边将士刚猛外表下的思乡柔情。结尾"三军泪如雨"的震撼画面,将盛唐边塞诗的豪放与哀婉完美统一,是七言歌行体的典范之作。
今朝郡斋冷,忽念山中客。
涧底束荆薪,归来煮白石。
欲持一瓢酒,远慰风雨夕。
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。
译文
今天早晨在官邸感到寒冷,突然想起山中的隐士朋友。
你大概正在山涧底下捆扎柴火,回来用白石煮着简单的饭食。
我想带一壶酒,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远道去慰问你。
可是空山中满是落叶,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足迹呢?
词语注释
1. 郡斋(jùn zhāi):州郡的官署
2. 山中客:指隐居山中的道士朋友
3. 煮白石:出自葛洪《神仙传》,形容隐士清贫的生活
4. 一瓢酒:借用颜回"一箪食一瓢饮"的典故
5. 行迹(xíng jì):足迹,踪迹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《寄全椒山中道士》,写于783年他在滁州担任刺史期间。诗中通过"煮白石"的道家意象和"落叶满空山"的萧瑟景象,描绘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隐逸世界。最后"何处寻行迹"的感叹,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,也隐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。全诗用简练的语言营造出空灵的意境,是唐代山水隐逸诗的代表作。
石鱼湖,似洞庭,夏水欲满君山青。
山为樽,水为沼,酒徒历历坐洲鸟。
长风连日作大浪,不能废人运酒舫。
我持长瓢坐巴丘,酌饮四座以散愁。
译文
石鱼湖看起来像洞庭湖,夏天湖水快要涨满时,君山显得格外青翠。把山当作酒杯,把湖水当作酒池,喝酒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沙洲上,周围都是水鸟。连续几天的大风掀起大浪,却阻挡不了人们运送酒船。我拿着长瓢坐在巴丘上,给在座的各位倒酒,一起喝酒来消除忧愁。
词语注释
石鱼湖:位于湖北石首附近的一个湖
洞庭:指洞庭湖,江南著名的大湖
君山: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山
樽(zūn):古代喝酒用的杯子
沼(zhǎo):水池
酒徒:喜欢喝酒的人
历历:清楚分明的样子
洲:水中的小块陆地
长风:持续的大风
酒舫:运酒的船
巴丘:湖北巴东附近的一座小山
酌饮:倒酒喝酒
创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,描写了在石鱼湖边喝酒的场景。诗中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湖光山色和人们喝酒的欢乐场面。虽然风浪很大,但大家还是坚持喝酒,表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。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,展现了诗人借酒消愁、享受自然美景的心情。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霍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
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绛唇珠袖两寂寞,晚有弟子传芬芳。
临颍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扬扬。
与余问答既有以,感时抚事增惋伤。
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
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澒洞昏王室。
梨园子弟散如烟,女乐馀姿映寒日。
金粟堆前木已拱,瞿塘石城草萧瑟。
玳筵急管曲复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
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
译文
从前有位美人公孙大娘,她跳剑器舞时震动四方。观看的人多得像山一样,都被她的舞姿震惊,连天地都为之起伏。她的动作快得像后羿射落九个太阳,矫健得像众神驾着龙飞翔。起舞时像雷霆收住震怒,停舞时像江海凝聚清光。红唇和珠袖都已沉寂,晚年有弟子传承她的舞艺。临颍的美人在白帝城表演此舞,神采飞扬。她与我问答,使我感慨时事,增添忧伤。先帝有八千侍女,公孙大娘的剑舞数第一。五十年光阴快得像反掌,战乱使王室衰败。梨园弟子像烟一样散去,只有女乐的余姿映着寒日。金粟堆前的树木已合抱,瞿塘峡口的石城草木萧条。华美筵席上的急促乐曲终了,欢乐到极点悲哀就来了,月亮从东方升起。我这老头子不知该去哪里,脚上长茧在荒山里走得更愁苦。
词语注释
佳人:美丽的女子
剑器:古代舞蹈用具
沮丧(jǔ sàng):震惊失色的样子
低昂:高低起伏
霍如:快速的样子
羿:后羿,神话中的射日英雄
矫如:矫健的样子
骖(cān)龙:驾着龙
绛唇:红唇
珠袖:装饰珠宝的衣袖
临颍:地名
白帝:白帝城
澒洞(hòng dòng):广大无边的样子
玳筵:装饰华丽的筵席
急管:急促的管乐声
创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这首诗是杜甫观看公孙大娘弟子表演剑器舞后所作。诗中先描写公孙大娘当年舞剑器的盛况,再写现在看到其弟子表演时的感受。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了对盛世不再的感慨。诗中既有对舞蹈艺术的赞美,也寄托了诗人对大唐盛世逝去的哀思。全诗气势雄浑,意境深远,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。
孔明庙前有老柏,柯如青铜根如石。
双皮溜雨四十围,黛色参天二千尺。
君臣已与时际会,树木犹为人爱惜。
云来气接巫峡长,月出寒通雪山白。
忆昨路绕锦亭东,先主武侯同閟宫。
崔嵬枝干郊原古,窈窕丹青户牖空。
落落盘踞虽得地,冥冥孤高多烈风。
扶持自是神明力,正直元因造化功。
大厦如倾要梁栋,万牛回首丘山重。
不露文章世已惊,未辞剪伐谁能送?
苦心岂免容蝼蚁?香叶终经宿鸾凤。
志士幽人莫怨嗟,古来材大难为用!
译文
孔明庙前有几株古老的柏树,枝干像青铜,树根坚硬如石。树干外皮厚重,能滑雨水,围绕树身需要四十人,树色苍青如黛,高耸入云直达两千尺。君臣早已与时代同归尘土,树木却依旧为后人所珍爱。云雾升腾仿佛与巫峡连气,月光清冷映照得如雪山般洁白。我曾绕行至锦官城东,看刘备与诸葛武侯同葬的神庙。那苍老粗壮的枝干耸立在郊原之上,窗户间丹青彩画已模糊破损。枝干盘踞,虽得天时地利却仍孤高寂寞,常受猛烈山风吹袭。它能屹立不倒,全靠神力扶持,也因为自身挺拔正直并非偶然形成。就像一座倾斜的大厦,需要这样的栋梁支撑,它的分量能让万头牛回头叹服。即使尚未展示文采风华,就已令世人惊叹,但若面临砍伐,又有谁能挽留?纵有苦心也难避虫蚁侵扰,有香气的树叶终会成为栖宿鸾凤之所。志士与隐者不必怨恨世俗,自古才高之人都难得其用!
词语注释
柯:树枝
双皮溜雨:树皮层厚雨水顺流,形容树干外皮坚密
围:周长,此处指树的粗壮程度
黛色:青黑色,如女子眉黛
际会:相遇,此处指刘备与诸葛亮生前的君臣关系
巫峡:长江三峡之一,云气多变
閟宫(bì gōng):帝王神庙
崔嵬:高大耸立
户牖:门窗
落落:高远独立的样子
冥冥:幽深孤寂
元因:本来是因为
梁栋:栋梁,比喻国家重臣或才能出众之人
剪伐:砍伐
宿鸾凤:栖息凤凰,比喻才能终被赏识
志士幽人:有志之士与隐居之人
材大难为用:才能越高越难被世俗接纳或使用
创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杜甫在游览成都武侯祠时有感而作。诗以庙前老柏为描写对象,通过对其外貌、环境与命运的描绘,寄寓对人才遭遇的深刻思考。树虽高大挺拔,却仍难免风雨摧折与虫蚁侵扰,象征真正的栋梁之才常遭世人误用甚至摧残。诗中处处以树喻人,抒发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对现实不平的慨叹。结尾以"古来材大难为用"点明主题,深含历史的沉思与时代的悲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