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溱洧

溱与洧,方涣涣兮。

士与女,方秉蕑兮。

女曰观乎?士曰既且。

且往观乎?洧之外,洵訏且乐。

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勺药。

译文

溱水和洧水,正浩浩荡荡流淌。青年男女,手持兰草相约游玩。女子问:"去看看吧?"男子答:"已去过。"女子又说:"再去看看吧!洧水岸边,确实宽广又欢乐。"男女相互调笑,赠送芍药表达情意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溱洧(zhēn wěi):郑国两条河流名。
涣涣(huàn huàn):水流盛大貌。
蕑(jiān):兰草。
洵訏(xún xū):实在宽广。
谑(xuè):嬉笑调戏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出自《诗经·郑风》,描写春秋时期郑国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洧水边游春相戏的场景,反映先秦民间自由恋爱的风俗。通过对话形式展现春日欢会,芍药赠答的细节体现含蓄美好的情感表达。

2. 野有蔓草

野有蔓草,零露漙兮。

有美一人,清扬婉兮。

邂逅相遇,适我愿兮。

野有蔓草,零露瀼瀼。

有美一人,婉如清扬。

邂逅相遇,与子偕臧。

译文

野地蔓草滋长,露珠凝结滚圆。有位美丽姑娘,眉目清秀温婉。不期而遇相见,正合我的心愿。野地蔓草蔓延,露珠晶莹闪烁。有位美丽姑娘,眉目清澈动人。不期而遇相见,与你共度美好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蔓(màn):蔓延滋长。
漙(tuán):露珠圆润的样子。
瀼瀼(ráng ráng):露水浓重的样子。
臧(zāng):善,美好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《野有蔓草》出自《诗经·郑风》,为春秋时期民间情歌。诗歌通过野外蔓草露珠的清新意象,描绘青年男女邂逅相遇的喜悦,表达对自然纯真爱情的赞美。全诗重章叠句,语言质朴,意境空灵,展现了先秦时期民间歌谣的率真风格。

3. 出其东门

出其东门,有女如云。

虽则如云,匪我思存。

缟衣綦巾,聊乐我员。

出其闉阇,有女如荼。

虽则如荼,匪我思且。

缟衣茹藘,聊可与娱。

译文

走出城东门,女子多如云。虽然多如云,非我所念人。素衣青佩巾,才是慰我心。走出外城门,女子白如荼。虽然白如荼,非我所牵挂。素衣红佩巾,才可共欢愉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缟(gǎo)衣:白色生绢制的衣服。
綦(qí)巾:暗绿色佩巾。
闉(yīn)阇(dū):城外曲城的重门。
茹藘(rú lǘ):茜草,此处指代红色佩巾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出自《诗经·郑风》,为春秋时期民歌。通过对比"如云""如荼"的众多女子与"缟衣"爱人的形象,表达对爱情专一的态度,体现先秦时期朴素真挚的婚恋观。

4. 风雨

凄凉宝剑篇,羁泊欲穷年。

黄叶仍风雨,青楼自管弦。

新知遭薄俗,旧好隔良缘。

心断新丰酒,销愁斗几千。

译文

怀揣壮志写下《宝剑篇》,却终年漂泊不得志。如同黄叶在风雨中飘零,权贵们仍在歌舞享乐。新交的朋友因世俗偏见疏远,旧日知己也缘分断绝。只能借新丰美酒浇愁,不知要喝多少才能解忧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羁泊(jī bó):漂泊流离。
青楼(qīng lóu):指权贵家的华美楼阁。
心断(xīn duàn):绝望到极点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,反映牛李党争中寒门士子的困境。通过风雨黄叶与青楼管弦的对比,揭露社会不公,抒发怀才不遇之愤。末联用马周新丰独饮典故,强化孤寂悲凉之感。

5. 褰裳

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

子不我思,岂无他人?

狂童之狂也且!

子惠思我,褰裳涉洧。

子不我思,岂无他士?

狂童之狂也且!

译文

你若真心想我,就提起衣裳趟过溱水。你若不想我,难道没有别人吗?轻狂的小子太狂妄了啊!你若真心想我,就提起衣裳趟过洧水。你若不想我,难道没有其他男子吗?轻狂的小子太狂妄了啊!

重点词语解释

褰(qiān):提起。
溱(zhēn):古水名,在今河南。
洧(wěi):古水名,在今河南。
狂童:轻狂的少年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本诗出自《诗经·郑风》,为春秋时期民歌。通过女子戏谑的口吻,表现对恋人若即若离态度的不满,语言直率泼辣,展现了先秦时期民间爱情诗的独特风格。

6. 狡童

彼狡童兮,不与我言兮。

维子之故,使我不能餐兮。

彼狡童兮,不与我食兮。

维子之故,使我不能息兮。

译文

那个狡猾的少年啊,不再与我交谈。因为你的缘故,让我食不下咽。

那个狡猾的少年啊,不再与我共餐。因为你的缘故,让我无法安眠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狡(jiǎo):狡猾,此处含嗔怪之意。
维(wéi):因为。
息(xī):安睡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出自《诗经·郑风》,为春秋时期民歌。通过女子对情郎忽冷忽热的抱怨,展现恋爱中患得患失的心理,语言直白热烈,体现先秦民歌"言情"特质。

7. 将仲子

将仲子兮,无逾我里,无折我树杞。

岂敢爱之?畏我父母。

仲可怀也,父母之言,亦可畏也。

将仲子兮,无逾我墙,无折我树桑。

岂敢爱之?畏我诸兄。

仲可怀也,诸兄之言,亦可畏也。

将仲子兮,无逾我园,无折我树檀。

岂敢爱之?畏人之多言。

仲可怀也,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

译文

求求你仲子啊,别翻越我家门户,别折我种的杞树。哪是舍不得树?是害怕父母。仲子你虽令人思念,可父母的话也让我畏惧。求求你仲子啊,别翻越我家围墙,别折我种的桑树。哪是舍不得树?是害怕兄长们。仲子你虽令人思念,可兄长的话也让我畏惧。求求你仲子啊,别越过我家菜园,别折我种的檀树。哪是舍不得树?是害怕邻人闲话。仲子你虽令人思念,可邻人的闲话也让我畏惧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将(qiāng):愿,请。
逾(yú):越过。
杞(qǐ):杞树,落叶灌木。
檀(tán):檀树,木质坚硬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出自《诗经·郑风》,为春秋时期民歌。通过女子反复劝阻恋人逾墙相会的矛盾心理,反映先秦时期礼教约束下青年男女的压抑情感,展现爱情与社会规训的冲突。三章叠唱强化了"人言可畏"的主题。

8. 大车

大车槛槛,毳衣如菼。

岂不尔思?畏子不敢。

大车啍啍,毳衣如璊。

岂不尔思?畏子不奔。

谷则异室,死则同穴。

谓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

译文

大车行进声槛槛,你穿毛衣青如荻。难道我不想念你?怕你犹豫不敢应。

大车慢行声啍啍,你穿毛衣红如璊。难道我不想念你?怕你不敢私奔逃。

活着不能同室居,死后愿埋一坟里。若说我的誓言假,天上白日可作证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槛槛(kǎn):车行声。
毳衣(cuì):毛织衣物。
菼(tǎn):初生荻草,青色。
啍啍(tūn):车行迟缓声。
璊(mén):赤色玉。
皦日(jiǎo):明亮的太阳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出自《诗经·王风》,为东周时期民歌。描写女子对乘大车男子的热烈表白,以"同穴"誓言展现先秦时期对爱情的决绝态度,折射出礼教约束下民间的情感抗争。

9. 采葛

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

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

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

译文

那位采葛的人啊,一天没见到,仿佛隔了三个月。那位采萧的人啊,一天没见到,仿佛隔了三个秋季。那位采艾的人啊,一天没见到,仿佛隔了三年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葛(gé) 萧(xiāo) 艾(ài)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《采葛》出自《诗经·王风》,为春秋时期民歌,作者不可考。诗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时间比喻,表达热恋中人物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之情,语言质朴而情感浓烈。

10. 木瓜

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

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
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

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
投我以木李,报之以琼玖。

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!

译文

你赠我木瓜,我回赠你美玉。不只是回礼,是愿永远相好。你赠我木桃,我回赠你琼瑶。不只是回礼,是愿永远相好。你赠我木李,我回赠你琼玖。不只是回礼,是愿永远相好。

重点词语解释

琼琚(qióng jū):精美的佩玉。
琼瑶(qióng yáo):美玉。
琼玖(qióng jiǔ):似玉的黑色美石。
匪(fěi):通“非”,不是。

写作背景与主旨意境

出自《诗经·卫风》,先秦民歌,作者不可考。通过“投桃报李”的往复赠答,表达珍重情谊、永结同心的质朴情感,体现先秦时期礼尚往来的社会风俗。

张追梦
2
加入复习